《机械设计》(课程代码:01095)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15-08-19 17:31:46 | 作者: qidaedu |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 查看: 5722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械的组成及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三节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机械设计概论
第一节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
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第四节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
第五节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六节 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
第七节 摩擦、磨损和润滑基本知识
第三章 螺纹连接
第一节 螺纹
第二节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标准连接件
第三节 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
第四节 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第五节 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第六节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第四章 其他常用连接
第一节 键连接
第二节 花键连接
第三节 销连接
第四节 成形连接
第五节 焊接和胶接
第五章 带传动
第一节 带传动概述
第二节 传动带的应用基础
第三节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
第四节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
第五节 其他带传动简介
第六章 齿轮传动
第一节 齿轮传动概述
第二节 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第三节 齿轮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
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第五节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六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七节 齿轮传动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应力
第八节 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
第九节 直持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十节 齿轮的结构设计
第十一节 齿轮传动的润滑
第十二节 谐波齿轮传动简介
第七章 蜗杆传动
第一节 蜗杆传动的概述
第二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第三节 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择
第四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第五节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第六节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第八章 其他常用传动
第一节 链传动
第二节 螺旋传动
第三节 摩擦轮传动
第九章 轴
第一节 轴的概述
第二节 轴的材料
第三节 轴径的初步估算
第四节 轴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轴的强度计算
第六节 轴的刚度计算
第十章 滚动轴承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构造和特点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第三节 滚动轴承代号
第四节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第五节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第六节 滚动轴承的静强度计算
第七节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第八节 滚动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第十一章 滑动轴承
第一节 滑动轴承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
第三节 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第四节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第五节 液体动压润滑形成原理及基本方程
第六节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第七节 其他形式滑动轴承简介
第八节 滑动轴承用润滑剂与润滑装置
一、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总论部分、连接部分、传动部分及轴系部分等,是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介绍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更注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在本专业相关课程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设计所必备的设计基础,学习一种理性思维的方式,更在于培养学生在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中熟练应用相关设计理论、高效解决专业中零件的设计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强度、螺纹连接、带传动、齿轮传动、滚动轴承和轴的基本概念、基本设计理论,具有比较熟练的分析能力及设计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相关课程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章有:螺纹连接,齿轮传动,轴,滚动轴承;次重点章有:带传动,蜗杆传动;其他为一般章。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的组成,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性质、地位、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机械的组成及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三节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 机械的组成及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四)考核目标
1. 机械的组成及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1)领会:机械的组成。
2.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识记:本课程的性质。
(2)领会:本课程的任务。
第二章 机械设计概论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机械零件的载荷,应力主要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了解摩擦和磨损基本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难点是摩擦、磨损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
载荷,应力。
第三节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计算准
则。
第四节 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
第五节 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六节 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
第七节 摩擦、磨损和润滑基本知识
摩擦,磨损,润滑剂。
(三)考核知识点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2.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
3.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4.摩擦、磨损基本知识
(四)考核目标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1)领会: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2.机械零件的载荷和应力
(1)识记: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计算载荷,静应力,
变应力,工作应力,计算应力,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接触应力的定义。
3.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领会:断裂,塑性变形,过量的弹性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可靠性准则。
4.摩擦、磨损基本知识
(1)识记:干摩擦的定义,边界摩擦(边界润滑) 的定义,混合摩擦(混合润滑) 的定义,流体摩擦(流体润滑) 的定义。磨损机理,磨损类型。
第三章 螺纹连接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理解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和螺栓连接强度计算的理论;掌握螺栓组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螺栓组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难点是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螺纹
常用螺纹类型及特点,螺纹的主要参数,公差和精度,螺纹副
的受力、效率和自锁。
第二节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标准连接件
螺纹连杆的基本类型及应用特点,标准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
件的常用材料及力学性能等级。
第三节 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
螺纹连接的拧紧力矩及其控制办法,螺纹连接的防松。
第四节 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受力分析。
第五节 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松螺栓连接,紧螺栓连接,螺栓连接的许用应力,受轴向工作拉力作用的紧螺栓连接设计流程图。
第六节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改善螺纹牙上的载荷分配,避免螺栓承受附加额外载荷,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
1.螺纹
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标准连接件
3.螺纹联接的预紧
4.螺纹联接的防松
5.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7.螺栓连接许用应力
6.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四)考核目标
1.螺纹
(1)识记:连接螺纹,传动螺纹,大径d(D),小径d1(D1),中径d2(D2),螺距p,导程S,螺纹升角ψ,牙型角α。
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和标准连接件
(1)识记: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紧定螺钉连接,螺栓,螺母,垫圈,螺钉。
3.螺纹联接的预紧
(1)识记:预紧力大小,预紧力控制方法,预紧力矩大小。
4.螺纹联接的防松
(1)识记:摩擦防松,机械防松,永久防松。
5.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1)简单应用: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受转矩的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受轴向载荷作用的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
6.单个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1)领会:松螺栓连接强度计算,受横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连接强度计算,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连接强度计算.
(2)简单应用:强度公式的使用方法。
7.螺栓连接许用应力
(1)识记:螺纹连接件性能等级,螺纹连接件许用应力公式。
第四章 其他常用连接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键连接,花键、销联接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平键联接的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普通平键联接的设计,难点是选择合适普通平键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键连接
平键链接,楔键连接,半圆键连接
第二节 花键连接
矩形花键连接,渐开线花键连接,花键连接的强度计算。
第三节 销连接
第四节 成形连接
第五节 焊接和胶接
(三)考核知识点
1.键连接
3.销连接
2.花键连接
(四)考核目标
1.键连接
(1)识记:普通平键,导向平键,半圆键连接和楔键连接结构形式及应用。
(2)简单应用:选择合适普通平键的类型,选择键的尺寸及标记,键的强度校核。
2.花键连接
(1)识记: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的结构形式及应用。
3.销连接
(1)识记:定位销,联接销和安全销的结构形式及应用。
第五章 带传动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理解普通V带传动的常用标准、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掌握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难点是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带传动概述
第二节 传动带的应用基础
传动带的类型和特点,V带的结构、型号和基本尺寸,V带轮
的结构设计,带传轮的紧张。
第三节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第四节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步骤
第五节 其他带传动简介
同步带传动,高速带转动。
(三)考核知识点
1.概述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重点)
(四)考核目标
1.概述
(1)识记:平带传动, 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
(2)领会:普通V带的结构普通V带的标准。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1)识记:有效圆周力F,最大有效圆周力Fmax,紧边和松边拉应力,离心应力,弯曲应力,带传动疲劳破坏,最大应力发生处,带的弹性滑动,打滑。
(2)领会:带传动中的力分析,带传动中的最大有效拉力及其影响因素,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重点)
(1)领会: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单根V带基本额定功率P0,单根V带额定功率Pr,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 齿轮传动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和设计准则;理解各类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及计算公式中的重要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设计方法和步骤;熟练掌握齿轮传动受力的综合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设计方法和步骤,齿轮传动受力的综合分析,难点是齿轮传动受力的综合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齿轮传动概述
第二节 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第三节 齿轮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
第四节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使用系数KA(≥1),动载系数Kv(≥1),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b
(≥1),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a(≥1)。
第五节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第六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轮齿的受力分析,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第七节 齿轮传动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应力
第八节 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
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齿轮传动设计流程图。
第九节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十节 齿轮的结构设计
齿轮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齿轮的常用结构型式与结构尺寸的确定。
第十一节 齿轮传动的润滑
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润滑剂的选择。
第十二节 谐波齿轮传动简介
(三)考核知识点
1.概述
2.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3.齿轮的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
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5.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7.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四)考核目标
1.概述
(1)识记:齿轮传动主要特点,分类。
2.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1)领会: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齿面塑性变形,闭式齿轮传动设计准则,开式齿轮传动设计准则。
3.齿轮的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
(1)识记:齿轮常用材料。
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1)领会:载荷系数,KA--使用系数,Kv--动载系数,Ka--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b--齿向载荷分布系数的定义及查取方法。
5.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1)领会:圆周力大小和方向,径向力大小和方向,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公式各代号的含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各代号的含义。
(2)综合应用:轮齿的受力分析,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1)领会:圆周力大小和方向,径向力大小和方向,轴向力大小和方向,法向力大小和方向,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公式各代号的含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各代号的含义。
(2)综合应用:轮齿的受力分析,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8.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领会:圆周力大小和方向,径向力大小和方向,轴向力大小和方向,法向力大小和方向,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公式各代号的含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各代号的含义。
第七章 蜗杆传动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热平衡原理和计算方法;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原则;掌握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几何参数的计算、选择方法及强度计算;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本章的重点是蜗杆传动的特点和几何参数的计算、选择方法及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难点是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蜗杆传动的概述
第二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第三节 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择
第四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与计算载荷,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蜗杆轴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第五节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第六节 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蜗杆结构,蜗轮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
1.蜗杆传动的概述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
4.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5.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6.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四)考核目标
1.蜗杆传动的概述
(1)识记: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锥蜗杆传动,阿基米德圆柱蜗杆,法向直廓圆柱蜗杆,渐开线圆柱蜗杆,锥面包络圆柱蜗杆的类型及应用。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领会:模数m与压力角α,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d1= mq,蜗杆的导程角γ及蜗杆的螺旋角β,传动比i,蜗杆头数z1,蜗轮齿数z2,中心距a,蜗轮的变位系数x2,蜗杆传动的基本尺寸计算。
(2)简单应用: 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蜗杆传动的基本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材料选
(1)识记: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常用材料。
4.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1)领会:圆周力大小和方向,径向力大小和方向,轴向力大小和方向,法向力大小和方向,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公式各代号的含义,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各代号的含义。
(2)简单应用:蜗杆传动的轮齿的受力分析。
5.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1)识记: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蜗杆传动的效率,蜗杆传动的润滑,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6.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1)识记:蜗杆轴,齿圈式,螺栓联接式,整体浇注式各部分尺寸。
第八章 轴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轴的两种强度计算方法,按扭转强度计算,按弯曲扭转合成强度计算;掌握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掌握轴的两种强度计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链传动设计计算;难点是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链传动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滚子链链轮的材料和结构,链传动的运动特性,链传动的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链传动的布置和张紧。
第二节 螺旋传动
螺旋传动的类型和应用,滑动螺旋的材料及许用应力,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滚动螺旋传动简介,静压螺旋传动简介。
第三节 摩擦轮传动
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作用,摩擦轮材料,摩擦轮传动中的滑动,摩擦轮传动的计算,润滑
(三)考核知识点
1.轴的概述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计算
(四)考核目标
1.轴的概述
(1)识记:芯轴,传动轴,转轴,转动芯轴和固定的定义,轴设计的步骤。
2.轴的结构设计
(1)领会: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轴上零件的定位,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的确定,提高轴的强度的常用措施,轴的结构工艺性,轴结构设计的具体步骤。
(2)简单应用:零件的轴向定位与固定方式,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与固定。
(3)综合应用:应用手册资料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计算
(1) 领会:扭转强度条件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第九章 滚动轴承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选择原则和方法;掌握滚动轴承承载能力的校核计算(失效形式、疲劳寿命计算)及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难点是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轴的概述
轴的分类,转轴的力和应力分析及失效形式,轴的设计。
第二节 轴的材料
第三节 轴径的初步估算
类比法,经验公式计算,按扭转强度计算。
第四节 轴的结构设计
制造安装要求,固定要求,提高轴的强度的措施,轴的结构设计。
第五节 轴的强度计算
轴的计算简图,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轴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第六节 轴的刚度计算
弯曲变形计算,扭转变形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
1.滚动轴承的构造和特点
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选择
3.滚动轴承的代号
4.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6.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
(四)考核目标
1.滚动轴承的构造和特点
(1)识记: 外圈,内圈,保持架,滚动体,球,滚子。
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选择
(1)识记: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性能与特点。
3.滚动轴承的代号
(1)领会:滚动轴承的代号含义。
4.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1)领会: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1)领会: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的定义,角接触轴承的轴向载荷计算;
(2)简单应用:滚动轴承寿命计算。
6.滚动轴承部件的结构设计
(1)识记:轴承部件的轴向固定,轴承部件的调整,滚动轴承的装拆,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第十章 滑动轴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其选用原则;掌握不完全液体润滑的滑动轴承设计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构造和特点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第三节 滚动轴承代号
第四节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第五节 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基本公式,当量动载荷,角接触轴承的内部轴向力,轴承寿命计算程序框图。
第六节 滚动轴承的静强度计算
第七节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第八节 滚动轴承部件结构设计
轴承部件的轴向固定,轴承部件的调整,滚动轴承的配合,轴承的装拆,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滑动轴承的分类和特点
识记: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定义。
2.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
识记: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调心式径向滑动轴承和推力滑动轴承特点和应用场合。
简单应用: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和调心式径向滑动轴承的选择。
3.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识记:轴瓦的常用材料、轴瓦的结构。
4.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识记:轴承的压强p;限制轴承的pv;验算滑动速度V的定义与公式。
第十一章 联轴器与离合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联轴器类型选择原则和计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难点是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滑动轴承的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
径向滑动轴承,推力滑动轴承。
第三节 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对轴瓦材料的要求,常用的轴瓦材料及其性质,轴瓦结构。
第四节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非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非液体摩擦推力滑动轴承的计算,非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配合。
第五节 液体动压润滑形成原理及基本方程
第六节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第七节 其他形式滑动轴承简介
自润滑轴承,多油楔滑动轴承,气体润滑轴承,电磁轴承。
第八节 滑动轴承用润滑剂与润滑装置
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
(三)考核知识点
1.联轴器
2.离合器
(四)考核目标
1.联轴器
(1)识记: 套筒式联轴器,夹壳式联轴器,凸缘联轴器,十字滑块联轴器,万向联轴器,齿式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离合器
(1)识记:牙嵌离合器,单盘式,多盘摩擦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机械设计》,宋宝玉、王黎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第1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共3学分,没有涉及实验内容。
根据学习对象成人在职业余自学的情况,作者可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几点具有规律性或代表性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本课程的特点,指导考生如何进行自学。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本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共3学分,建议不少于48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
内容 |
助学学时 |
第一章 |
绪论 |
0.5 |
第二章 |
机械设计概论 |
3 |
第三章 |
螺纹连接 |
6.5 |
第四章 |
其它常用连接 |
2 |
第五章 |
带传动 |
6 |
第六章 |
齿轮传动 |
8 |
第七章 |
蜗杆传动 |
4 |
第八章 |
轴 |
7 |
第九章 |
滚动轴承 |
7 |
第十章 |
滑动轴承 |
2 |
第十一章 |
联轴器与离合器 |
2 |
合计 |
48 |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中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核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领会”为30%,简单应用为30%,综合应用20%。
3.本课程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比例大致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本课程的考试题型:一般采用单项选择题,判断对错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评分采用100分制评分,60分为合格线。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轴的转速较高,轴向力相对较小.则两端轴承宜优先选用 。
(A)深沟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推力球轴承; (D)滚针轴承。
二、判断对错题:
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带的疲劳破坏。
三、简答题:
1.图示为一带传动,1轮主动,转向如图,求:
(1)在图中标出带的紧边、松边;
(2)最大应力发生在何处,写出最大应力表达式;
(3)什么是带的弹性滑动,它与打滑有何区别?
四、计算题:
1.如图所示的支承结构中,采用一对7207AC轴承,轴承的承载情况是:Fr1 =1500N,Fr2 =2000N,Fae=800N,n =2000 r/min,载荷有中等冲击,工作温度小于t<100°C,要求轴承寿命3000h,试求该对轴承是否合格?(已知:Fd =0.68Fr,Cr=29.0KN,e =0.68, ft=1,fp=1.2~1.8 。当Fa/Fr≤e,X=1,y=0,当Fa/Fr>e,X=0.41,Y=0.87).
五、应用题:
1.指出下图所示结构设计中的错误并说明原因。
已有120条评论
请登录;发布评论